英语阅读 学英语,练听力,上听力课堂! 注册 登录
> 轻松阅读 > 英语文化 >  内容

《美国文化史》 第3章 第四节 三、新文化精神

所属教程:英语文化

浏览:

2021年10月22日

手机版
扫描二维码方便学习和分享

新文化精神有三大特色:不参与(disengagement),参与政治热情减低;反政府,人民对政府的信心愈来愈低;新个人主义。20世纪下半叶以来,美国人的生命态度由外向转向内在,不愿再与外界、过去,甚至自身以外的事物维持正式、形式的关系,重视自我的实践,满足当下的生活。这种内向的生命态度,带来了一种新的个人主义,一种个人无止境追求的人生。

1.不参与

内在转向的生命观首先表现在对国家事务的热情上。美国人对公职人员投票的意愿降低,从1968年以来,很少会有超过一半的人在选举时前往投票,较40或50年代约少了三分之一。同时对政党的认同、入党的情形也趋降温。至于对加入地方性的团体或自愿性的团体更是兴趣缺缺。从60年代到90年代参加“学校家长会”(Parent Teacher’s Association)及“妇女投票团体”(League of Women Voters)的人数减少40%。1993年美国社会学家普特南(Robert Putnam)在一项研究中发现,美国人打保龄球人数由1980至1993年增加将近10%,而保龄球团体却减少40%。他还发现,1993年一年之内至少有8000万人打一次保龄球,比1994年前往投票选举国会议员的人数多三分之一,与前往教会至少作一次礼拜的人数相当(10)。

此时,美国人对婚姻的态度也不如前,在1980年代,有一半以上的婚姻以离婚收场,而在1890年代只有十分之一离婚。男女同居或一夜情的人比以往多。在工作方面也有所不同,办公室的摆设出现重大改变,50年代及60年代,讲究无阻隔的室内空间,到了80年代及90年代则改为小隔间的办公室。公司有最低业务量要求,对工人的态度改变,即使有才干或对公司忠心耿耿的人,也很难在公司老死一生。白领阶级的员工也缺乏安全感,多关心自己的财富,不热衷社会的事务。即使参加团体,有共同的兴趣,但也鲜有往来,即便是网络大肆推广建立虚拟小区(Virtual Communities),但根据1998年的一项调查,每周上网时间多的人,其寂寞感较上网时间少的人更强烈。

2.反政府

在缺乏团体互动的情形之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trust)自然无法产生,特别是对政府方面。根据调查,在1964年间,77%的人“经常”或“多半”相信政府施政。但到1980年却只剩下25%。调查数字并显示,人们对律师、医生、老师、教士、记者、老板的信任感相对减低。当被问到人们之间的可信度时,答案由60年代的58%减至90年代不到40%。随着对政府的不信任,美国人再度走回保守主义。民主党的“新政”及“大社会”计划时代不再,人民在1980年选出里根总统是最佳的说明。里根在首任就职演说指出,“政府不是在解决我们的问题,政府就是问题。”他拒绝对妇女及弱势团体采取任何积极的行动,实施大幅减税,缩小福利支出,取悦富人。至90年代,全国最富有的1%的家庭,握有全国40%的财富。这个数字较二十年前高出一倍。很少人再像过去的人一样关心美国立国的平等精神。“反对大政府”(oppose big government)成为政治家的口号,民主党总统克林顿也不免从俗,表示“大政府的时代过时”。地方政府税金不再用于教育,使得教育工作不再是公共事务,成为私人的领域。影响最大莫过于激起一群自称爱国的人士,包括自由斗士,规避政府的权威。广告牌上写着“权势归人民”(All authority belongs to the people),充分刻划出美国人的反政府心态。

最能代表本时期反政府意识的诉求为“自由企业”(free enterprise),用简单的概念来说,就是“市场”(the market)论。自1989年苏联瓦解之后,以及90年代股票市场的活络开始,“市场”成为新世代发展的动力方向盘。支持者甚至认为,政府不应采取任何措施来解决贫穷、贫户、暴力、种族、性别歧视、教育、环境污染等问题。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任何政府的措施不仅无效,而且违反一般福利,甚至违反民主。

3.新个人主义

新个人主义是由于追求市场消费,反对大政府,对国事冷漠而形成。新个人主义与以往的个人主义不同,以往尽管追求个人自由但却无时不在限制个人自由。譬如,美国政府宣称为人民争取自由,但却要求人民服从政府。宗教协助人争取自由,却要求人民服从十戒。新个人主义要免除外在的约束,争取内在的自主,重视自我,反对家庭、宗教及过去。

美国的现代化让美国人逐渐摆脱过去对个人的束缚,重视:文化多元主义(cultural pluralism)、世俗化(secularization)、消费至上经济(consumer-centered economy),促使美国人重新审视社会的不平等、超越的道德权威,以及维多利亚中产阶级对自我的约束。60年代的权利革命,对文化威权形式的反抗,再加上消费资本主义的驱使,使得个人获得较多的自由与空间,以个体性来强化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 with individuality),或者说是表现一个人真正的内在。70年代,美国人在新经济及新企业的激励之下,更朝个人主义推进,美国人逐渐远离小区或社会,追求自我,美国作家渥尔夫(Tom Wolfe)将之称为“我”(Me)的年代,拉煦(Christopher Lasch)则认为这是个“自恋”(narcissism)的时代,多数美国白领阶级追求个人的自我表现超过对工作的肯定及对社会的投入,他们加入狂热的教会、接受素食、吸迷幻药、讲究心理治疗,重视身体健康。80及90年代,股市上扬,人们赚钱之余,开始追求更多的自我,而美国主流文化也顺势而为,强调“贪图并不是坏事、不应有罪恶感”(Greed is not a bad thing),华尔街年轻的理财经理成为大众文化下的英雄,玛丹娜(Madonna)的打扮成为流行音乐的典范,媒体将努力赚钱的年轻人称为雅痞(Yuppies),个人的成就与赚钱和奢华消费结合在一起。至20世纪末,消费资本主义已与60年代的叛逆文化合而为一,不可分离。


用户搜索

疯狂英语 英语语法 新概念英语 走遍美国 四级听力 英语音标 英语入门 发音 美语 四级 新东方 七年级 赖世雄 zero是什么意思铜陵市映湖山庄英语学习交流群

网站推荐

英语翻译英语应急口语8000句听歌学英语英语学习方法

  • 频道推荐
  • |
  • 全站推荐
  • 推荐下载
  • 网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