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 学英语,练听力,上听力课堂! 注册 登录
> 轻松阅读 > 英语文化 >  内容

欧洲常识 - 关于法国“棍子面包”的起源有哪三种猜想?

所属教程:英语文化

浏览:

2020年04月23日

手机版
扫描二维码方便学习和分享

欧洲常识 - 关于法国“棍子面包”的起源有哪三种猜想?

法国“棍子面包”即法式长棍面包,简称“法棍”,是法国面包最具特色的代表。从其名字上,我们便能想象出它的形状。不错,法式长棍面包就像一根长长的棍子。

虽然“法棍”与法式贝雷帽、红酒及奶酪齐名,被作为法国的象征,但与其他三种比起来,棍子面包却十分简单质朴:不加糖、不加乳、不加防腐剂,仅是以面粉、水、盐、酵母和少量的油制成。长度固定为76厘米,重250克,棍身上有7个斜切裂口。

“法棍”制作简单,价格便宜,深受法国人的喜欢。他们早餐用“法棍”刷果酱吃,午餐时将“法棍”切片,夹肉或蔬菜吃,晚餐时就着牛排或蘸鹅肝酱吃。几乎可以说,餐餐不离“法棍”。

关于“法棍”的起源,至今都没有定论,但有三种比较著名的猜想。

第一种猜想来自拿破仑军队中的面包师。欧洲人喜食面包,拿破仑时代,他率领军队四处征战,面包自然是随行军粮的重要部分之一。但在当时,欧洲的面包基本都是圆形的,特别不方便将士们携带,于是,面包师灵机一动,以刚刚可以塞进军装裤腿里的尺寸,将面包制作成长棍形。这样,将士们便不用再为如何携带面包而费神了。

第二种猜想源于法国在1920年10月颁布的一项法令:面包师不得于凌晨4点之前工作。这下可苦了面包师们,传统面包的做法从发酵到烘焙,都用时较久,各种繁杂的工序做下来,耗时十分长,凌晨4点再开始做很难完成。于是,他们便引进了维也纳一种很简单的面包的做法,用最简单的材料与流程,制出了“法棍”,并迅速风靡。

第三种猜想来源于巴黎修造地铁时代。彼时,施工的工人大都是来自各地的人,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性格,五大三粗的大老爷们聚在一起,打架斗殴成为常事。打架倒还好,危险在于,大家吃的基本都是传统的圆面包,为了切面包,几乎人人都随身携带一把刀。为了消除安全隐患,当时的法国地铁的监管工程师便要求工地面包师制成可直接用手折下来而无须用刀的棍子面包,“法棍”应运而生。

这几种猜想,各有依据,各有其可信度,一直为人们口口相传着,也给“法棍”这一深受法国人喜欢的食物,添上了一些浪漫而神秘的色彩。


用户搜索

疯狂英语 英语语法 新概念英语 走遍美国 四级听力 英语音标 英语入门 发音 美语 四级 新东方 七年级 赖世雄 zero是什么意思哈尔滨市巴陵街85号院英语学习交流群

网站推荐

英语翻译英语应急口语8000句听歌学英语英语学习方法

  • 频道推荐
  • |
  • 全站推荐
  • 推荐下载
  • 网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