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 学英语,练听力,上听力课堂! 注册 登录
> 英语学习 > 英语学习方法 >  内容

英语教学:英语中动词的主动含义与外显特征

所属教程:英语学习方法

浏览:

2021年10月04日

手机版
扫描二维码方便学习和分享

摘 要:笔者从中动结构、被动结构以及中动词的本质特征入手,分析了中动词使用主动形式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笔者以中动词表示特征、属性、性质等内涵意义为查找依据,从课标词汇表中筛选出可能用作中动词的动词,在语料库中检索例句,归纳出中动词的三个外显特征:搭配特征、时态特征、语义特征。
  关键词:中动结构;中动词;主动含义;外显特征
一、引言熊学亮、付岩(2013)指出,中动词指的是中动构式中的动词。典型的英语中动构式为“NP+V+Adv”,NP 代表句首名词成分,NP 不是中动词 V 所表达的动作的发出者,即 NP 不是施事者,而是受事者。大多数情况下,NP 是句子的逻辑宾语,而且中动词 V 在形态上是主动形式。这一综述既明确了中动构式(或中动结构)的组成形式,又指出了中动结构的核心特征——中动词在形态上是主动式。结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语法知识,我们不难发现,中动词的研究对高中英语教学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关于中动词的教学还存在以下三个困惑:1. 中动词为什么用主动形式? 2. 哪些英语动词可以用作中动词?3. 中动词具有什么外显特征?笔者将就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探究。
  二、中动词使用主动式的成因被动语态反映语言使用者从受事者的视角识解某一事件。也就是说,说话人从受事者的角度来认识和解释事件,并用被动语态对其结果进行表达。由此可见,被动语态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主语为受事者而不是施事者 ;第二,说话人表达的是某一个具体事件,强调了具体动作被执行。例如,“The blackboardwas cleaned just now.(黑板刚才被擦过。)”该句的受事者是“黑板”,具体事件是“刚才被擦”,而且“擦黑板”这个动作体现得很明显。从被动语态的判断标准看,中动结构最多只满足其第一个条件。例如“,The blackboard cleanseasily.(这黑板擦起来很容易。)”虽然“黑板”还是受事者,但是此句的含义是“这黑板容易擦”
  这一特征,它是一种常态性质,不涉及具体事件。李炎燕指出,中动结构不是陈述受时间限制的某一具体事件,而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和常态,其本质意义是状态意义;在中动结构中,动词“由瞬时向恒时,由动态向状态转化”。这一论述告诉我们,中动词在中动结构中不具有被动含义。
  分析被动结构和中动结构的特征有利于深度理解被动的含义。胡壮麟、朱永生等认为,虽然主动句和相应的被动句所表达的概念功能和交际功能一样,但是从语篇功能来分析,讲43话的侧重点不同。主动句都以动作者为主语,而且使它经常处于主位位置。也就是说,从语篇功能角度看,主动句强调动作者为主语。中动结构这一主动句中的 NP 即为中动词的动作者,虽然NP 是一个“无灵名词”(高远,2002),但是它具有中动词的性质特征,有向“有灵名词”转化的倾向。由此,中动结构中的 NP 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受事者,它已经派生出灵性的特点,具备了行使中动词特征属性的功能。因此 , 笔者认为传统认为中动词是主动形式表示被动含义,不仅自相矛盾,而且误导学生认为中动词还是表示被动含义的。
  以上是从被动语态和中动结构的特征分析中动词用主动形式的原因。但是,要探究中动词用主动形式的原因,还回避不了对中动词词性的界定。对中动词词性的界定存在不同观点,比较常见的一个解释是 :中动词是及物动词;持词汇观的人认为中动词是不及物动词(熊学亮、付岩,2013)。但是他们也认为这种界定有其不足之处。接下来,笔者将以《英汉大辞典》(陆谷孙,1991)为语料库,引用该词典中的具体例句来解释说明。
  1. This paper tears easily(.这种纸一撕就破。)在例句 1 中,“tear”是中动词。笔者认为“tear”是及物动词,因为它在句中虽然在形式上没有宾语,但是从语义上可以找到其逻辑宾语“this paper”。这种划分依据是“意义标准”(王俊毅,2001)。但是,“tear”在此已经没有了及物动词的使役含义,把它纳入及物动词无法自圆其说。此外,不及物动词用于中动结构中的例子的确存在。例如 :
  2.Thisstagedoesn’tdanceverywell;thestationplatform dances better(.这个舞台不好跳舞;车站平台跳起来好跳。)(Yoshimura & Taylor,2004)(转引自熊学亮、付岩,2013)例句 2 虽然是中动结构,但是中动词“dance”的逻辑宾语并不是句子的主语,不能说“dancethestage/thestationplatform”,而是“danceonthestage / the station platform”。所以,由此可以判断“dance”在这个中动结构中是一个不及物动词。但是按照“形式标准”(王俊毅,2001)的划分,中动词后面没有宾语,可以把中动词划入不及物动词。这也有不足之处,例如:
  3.Yourbookreadswell(smoothly)(.你的书读起来很不错 < 流畅 >。)例句 3 中的“read”虽然从表面上看没有宾语,但是从句法关系上看,这个句子的主语就是其逻辑宾语。简单地把中动词划入不及物动词,容易混淆真正不及物动词的含义。例如:
  4. He writes carefully.(他写得很认真。)在例句 4 中,“write”无论从表面形式还是从句法关系上都没有宾语,主语“he”是“write”的施事者,“write”才是真正的不及物动词。鉴于以上两种划分的不足,有学者(许艾明,2004)认为“中动词既具有及物动词特征,又具有不及物动词的特性,即中动词具有中间性,”并指出中间性的生成条件是中动结构中修饰语的使用,从而使得中动词状态化了。但是有些中动结构也存在没有副词修饰语的情况。例如:
  5. I’ll bet you the book will sell.(我可以跟你打赌,这本书将会有销路。)例句 5 中没有修饰语,但是“sell”仍然是中动词,表示书“好销”的状态性属性。李炎燕(2011)把这种称作“光杆”中动句。“中间性”说法兼顾了王俊毅(2001)提出的“意义标准和形式标准相结合”的动词及物性划分标准,是研究中动词的一个进展。但是例句 5 没有修饰语,似乎缺少了证明中动词“中间性”的条件。因此,熊学亮、付岩(2013)综合专家的研究,结合中动词“没有使役意义、表达可能性,不表特定事件”等特点,把中动词看成是“派生的不及物动词”。
  综合起来看,中动词使用主动形式有两个原因:第一,中动词是表示事物特征、属性、性质等状态意义的动词,是常态化而不是具体事件 ;第二,中动词是及物动词的及物性的弱化,而具有“派生的不及物动词”特征,失去了使役含义。这两个原因导致了中动词在中动结构中和被动用44法相悖,只能使用主动形式,但表示的仍然是主动含义。
  三、中动词的外显特征根据中动词表示事物特征、属性、性质这一原则,笔者先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附录的词汇表中筛选出符合这样特征的动词,再从《英汉大词典》中寻找例证,发现共有 37 个动词可以放入中动结构中,用作中动词。它们是:act,bake,bend,bite,break,burn,carry,cast,clean,close,cut,cycle,digest,fade,fold,lock,open,pour,press,read,record,rewind,ride,roll,sell,shut,sing,slide,split,stick,store,strike,tear,translate,wash,wear,write。
  笔者抽取了上述动词在《英汉大词典》中的例句,分析了中动词使用的外显特征,概括为三类:搭配特征、时态特征、语义特征。下文中,笔者将结合具体例句,逐条解释中动词的这三类外显特征。
  (一)搭配特征中动词经常与副词修饰语well,easily,smoothly和 automatically 连 用, 有 时 可 以 与 poorly 和quickly 等词连用。李新娜(2012)指出中动词和其副词修饰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例如:
  1. His plays don’t act wel(l.他写的戏不好演。)2. Be sure the anchor bites well(.一定要使锚咬紧扎稳。)3. The dress cleans well.(这件连衣裙容易洗干净。)4. This teapot doesn’t pour wel(l.这把茶壶倒起来不太方便。)5. The fabric presses wel(l.这种织物很容易熨烫。)6. His voice doesn’t record well(.他的声音录下来不好听。)7. Wire bends easily.(铁丝容易弯曲。)8. Glass breaks easily.(玻璃容易碎。)9. Dry wood burns easily.(干木易燃。)10. These bags carry easily(.这些袋子便于搬运。)11.Themachinecyclesautomatically(.这台机器自动循环运转。)12.Thefilmrewindsautomatically(.胶片能自动倒回。)13. This car rides smoothly(.这辆车乘坐起来很平稳。)14. This pen writes poorly.(这支笔写起来很不流畅。)15. Cookies bake quickly(.饼干一会儿功夫就烘干了。)此外,中动词有时还可以和“like”等表示方式的状语连用。例如:
  16.TheprosereadslikeBenJohnson(.这篇散文读起来像是本·琼森的作品。)英语中也有中动词后面没有附加说明成分的用法,但是它仍然属于中动结构。例如:
  17. Does this chair fold?(这把椅子可以折叠吗?)18.Thesenylonfabricswillnottear(.这些尼龙织物不易撕破。)19. The suitcase won’t lock, because it is toofull.(衣箱装得太满了,锁不上。)李炎燕(2011)把这种没有附加修饰状语的中动结构称为“光杆”中动句,但是这类中动词往往有特定的语境。例如在例句 19 中,“becauseit is too full”就提供了“锁不上”的语境。
  (二)时态特征中动结构中最基本的语义是表述事件的状态。当受事主语是泛指的客体,句子总是用现在时,表示针对这一客体所发生的事情,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常态或其特征,而非单一事件(李新娜,2012)。因此,中动词在中动结构中一般使用一般现在时。例如:
  20.Ironcastsbetterthancopper(.铁比铜好铸。)21. Cheese doesn’t digest easily(.干酪不易消化。)22.Ourofficeopensearly(.我们写字间开门办45公早。)23. His poetry sings easily.(他的诗容易上口吟唱。)24. Does this dress wash well(?这件连衣裙很经洗吗?)当受事主语是指定的客体,句子可用不同的时和体(李新娜,2012)。也就是说,如果中动结构的主语为特指的事物,仍然是一种客观状态,不强调具体动作,可以使用一般过去时,也可以与“will”和“would”连用表示一种倾向。例如:
  25. The valve won’t close.(阀关不上。)26. This knife won’t cut.(这把刀很钝。)27. I’ll bet you the book will sel(l.我可以跟你打赌,这本书将会有销路。)28. The window won’t shut(.这窗户关不上。)29.Thematchwouldn’tstrike(.这火柴划不着。)30. The tennis courts rolled easily after theshower.(阵雨后网球场容易压平。)31.Thecolorinthismaterialwillnotfade(.这料子颜色不会褪色。)32.ThelibrettotranslatedwellintoFrench(.这个歌剧剧本译成了很好的法文。)(三)语义特征典型的英语中动结构具有“NP+V+Adv”的形式,而典型的汉语中动构式则表现为“NP+V起来 +AP”结构(熊学亮、付岩,2013)。基于这一语义特征,我们可以把下列例句转译成“起来”的句式,显得更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33. The drawers of my desk slide in and outeasily.(我书桌的抽屉抽出推进很顺溜 / 我书桌的抽屉推拉起来都很顺溜。)34. The wood splits easily(.这木头容易劈开/这木头劈起来容易。)35. The two labels don’t stick wel(l.这两张标签贴不上 / 这两张标签贴起来不牢。)36.Foodsstorewellintherefrigerator(.食品在冰箱里储藏能保鲜 / 食品在冰箱里储藏起来新鲜。)37. This is a suit that wears well(.这是一套很经穿的衣服 / 这是一套耐穿的衣服。)从以上例证中不难看出,汉语的中动结构“ 起来”的特征对学生充分掌握英语中动词的语义特征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四、结语综上所述,中动词在中动结构中表示特征、属性、性质的状态意义,也具有“派生不及物动词”的特征,导致了中动词在中动结构中只能使用主动形式,表示主动含义。从筛选出来的 37个高中英语中动词的外显特征看,中动词经常和修饰性副词连用,虽然在特定的语境中也会出现“光杆”现象,但一般情况下,中动词的时态经常使用一般现在时(特指受事主语时也可以使用其他时态),语义上具有“ 起来”特点。对中动词的本质特征和外显特征的探究可以为高中阶段中动词教学提供相对全面的参考。
  但是由于语料库的选择不全面、例证的时代性不强,以上探究依然存在很多不足。虽然《英汉大词典》综合了国内外众多的词典资源,但是不能完全涵盖所有中动词的例句。此外,随着信息的快速更新,语言也随着发展和丰富,可以用作中动词的动词也越来越多。除了笔者筛选的上述中动词外,高中英语中一定还有其他动词可以用作中动词,因笔者能力和资源局限,无法逐一列举,仅以此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Yoshimura, K. & Taylor,J. R. 2004. What makes agoodmiddle?TheroleofqualiaininterpretationandacceptabilityofmiddleexpressionsinEnglish[J].
  English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8):293–321高远. 2002. 对比分析与错误分析 [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胡壮麟,朱永生等. 2008.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陆谷孙. 1991. 英汉大词典 [Z].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李炎燕. 2011. 英汉中动构式的认知视角 [J]. 外语研究,(1): 30–3446李新娜. 2012. 英汉中动结构的对比研究初探 [J]. 语言应用研究,(8): 143–145吴石瑛. 2010. 英语被动语态及其在中学中的教学的认知研究 [D]. 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王俊毅. 2001. 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分类考察 [J].语言教学与研究, (5): 17–24许艾明. 2004. 关于中动词及物性的思考 [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 649–653熊学亮、付岩. 2013. 英语中动词的及物性探究 [J]. 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1): 3–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用户搜索

疯狂英语 英语语法 新概念英语 走遍美国 四级听力 英语音标 英语入门 发音 美语 四级 新东方 七年级 赖世雄 zero是什么意思忻州市开莱社区英语学习交流群

网站推荐

英语翻译英语应急口语8000句听歌学英语英语学习方法

  • 频道推荐
  • |
  • 全站推荐
  • 推荐下载
  • 网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