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程设计的初衷
南开大学把一万米长跑纳入马拉松特色课程,应该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一方面,长跑对于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有着显著的作用。在现代社会,学生们普遍面临着较大的学业压力,缺乏足够的运动时间,身体素质不容乐观。通过这样的特色课程,能够引导学生参与长跑锻炼,增强体质,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这也为秋季的常规体测做准备。让学生提前适应长跑训练,在体测时能够更加从容应对,取得更好的成绩。而且,将马拉松特色课程与专项体育课结合起来,丰富了体育课程的内容和形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热情。
2、考核方式的合理性
允许学生跑走结合完成一万米长跑考核,这种考核方式是比较人性化的。不是所有学生都具备长时间持续奔跑的能力,尤其是对于一些平时缺乏运动的学生来说,强行要求他们全程奔跑可能会造成身体损伤。跑走结合的方式降低了考核的难度,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到课程中来,并且能够顺利完成考核。这不仅体现了学校对学生身体状况的关怀,也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运动基础和身体条件,这种灵活的考核方式能够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到锻炼和提升。
3、实际执行的效果
根据南开大学体育部老师的介绍,该课程的满分率很高,且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不及格的学生。这说明这种课程设置和考核方式在实际执行中是有效的。学生们通过参与课程,不仅提高了自己的长跑能力,还增强了自信心。而且,课程中老师会讲授长跑的注意事项和训练技巧,这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实用的知识。学生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无论是在学校组织的体育项目中,还是在日常的健身锻炼中,都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提高运动效果。
4、可能存在的争议
当然,这个举措也可能会引发一些争议。有人可能会认为,一万米长跑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即使是跑走结合,也可能会给学生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压力。而且,这种考核方式是否能够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也存在一定的疑问。毕竟,跑走结合和全程奔跑的锻炼效果可能会有所不同。另外,对于一些身体条件不适合长跑的学生来说,这种课程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