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对企业不招聘35岁以上人群的观点表达了反感,你如何看待他的这一立场?

4月8日,周鸿祎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对“很多公司不招35岁以上的人”这一观点表示反感。他认为,35岁以上的人并非无用,不应被公司忽视。此外,他还提到,很多人觉得自己快50岁了,就变相躺平,但实际上,随着时代的发展,50岁的人并不一定看起来老态龙钟。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2 个回答

潇洒剑客

一、关于年龄歧视

企业以年龄划线限制职场机会,本质上与性别、地域等歧视无异。周鸿祎的反对立场,本质上是对社会公平价值的坚守。人力资源研究显示,35岁以上群体在经验积累、稳定性等方面具备独特优势,若仅因年龄被排除在外,既浪费人才资源,也违背机会均等原则。例如,在技术迭代较慢的传统行业,经验丰富的从业者往往比年轻员工的创新力更具价值。

二、现实矛盾

企业基于成本与效率考量设置年龄门槛,虽具现实合理性,但可能陷入短视误区。年轻员工确实在体力、学习速度上存在优势,但35岁以上群体在复杂问题解决、客户关系维护等方面往往更胜一筹。若企业一味追求“年轻化”,可能忽视长期发展所需的经验沉淀。例如,管理咨询行业更看重从业者的行业洞察力,而非单纯年龄。

三、社会影响

年龄歧视现象加剧了职场焦虑,导致35岁以上群体陷入“年龄恐慌”。这种情绪不仅影响个人职业规划,也可能引发社会层面的消极心态。然而,个体价值不应被年龄标签定义。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年阶段是创造力与经验结合的黄金期,若能突破年龄偏见,这一群体或将释放更大潜能。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小猴子

从积极层面来看,周鸿祎的反感立场其实是在为职场公平发声。在当今社会,职场机会应该是基于能力、经验、态度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的,而不应该单纯以年龄作为划分标准。35岁以上的人群,他们在过往的工作经历中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人脉资源,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往往能展现出更沉稳、更全面的处理能力。比如在一些传统行业领域,经验丰富的从业者凭借多年积累,对生产工艺、质量把控等方面有着深入的理解,这是年轻员工在短时间内难以企及的。

而且,年龄歧视一旦形成风气,不仅会打击35岁以上人群的积极性,让他们面临巨大的职业压力和生活困境,也会导致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很多35岁以上的人正处于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有强烈的上进心和事业心,渴望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却因为年龄这道无形的门槛而被拒之门外,这无疑是对社会人才资源的一种不合理配置。

从企业运营角度分析,企业设置“35岁门槛”或许也有其自身的考量。部分行业,尤其是互联网等新兴行业,技术更新换代极快,企业可能认为年轻员工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能够更快地适应企业的创新发展需求。而且,年轻员工在体力和精力上相对更充沛,能够承受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可能更倾向于选择他们来保持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

但是,这种单纯以年龄划线的做法过于片面和短视。企业忽略了35岁以上员工所具备的独特优势,比如他们丰富的阅历和经验可以为企业提供更稳健的决策支持,他们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营造更和谐的工作氛围。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职场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多元化人才队伍的重要性,不同年龄段员工的优势互补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社会层面来讲,周鸿祎的反感立场也反映了社会对于公平就业环境的期待。一个健康、公平的职场环境应该是能够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得发展,而不是被年龄等外在因素所限制。如果35岁以上人群在职场上受到不公平对待,将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就业生态和人才流动,不利于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

请先 登录 后评论